氧气吸入用于纠正缺氧,增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,促进新陈代谢。它是协助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。
氧中毒通常发生在长时间吸氧的患者身上。适当的氧气吸收可以增加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,增强人体免疫力,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气也会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,引起肺泡积液,肺水肿,头晕,面色苍白,心跳加快等问题。
氧中毒一般分为三种类型:
肺氧中毒;
开始使鼻粘膜充满瘙痒感。可能会出现口干,喉咙痛,咳嗽和胸骨不适;经常咳嗽,吸气时胸骨背部灼热;胸骨剧烈疼痛,咳嗽无法控制,肺活量下降,危及生命。
脑型氧中毒;
最初出现额、眼、鼻、口唇及面颊肌肉的纤维性颤动,也可累及手的小肌肉;面色苍白、有异味感。然后有恶心,呕吐,头晕,汗水,流鼻涕,上腹部紧张等症状;视力丧失,视野减少,幻视,幻听;也可能有心动过缓,心悸,窒息,手指(脚趾)端发麻,异常情绪(焦虑,抑郁,烦躁或兴奋)。然后是极度疲劳,嗜睡,呼吸困难等。这种情况很少发生,并且呼吸氧的分压通常可能超过3个大气压。这只能在潜水期间发生。一些敏感的人也可能在2个大气压下会发生。
眼型氧中毒:
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萎缩。早产儿在培养箱中吸氧时间过长,视网膜有广泛的血管闭塞,纤维蛋白组织浸润,晶状体后纤维性增生,可能导致失明。
氧中毒治疗方法很少,关键在于预防。吸纯氧时间不要超过4~6h,氧浓度的最大安全值在40%。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吸氧浓度<30%,即使长时间吸氧也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和危险;吸氧浓度>50%,吸氧24h以上,即可发生氧中毒。